加强非认知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学院第三期非认知能力训练营开营仪式
为贯彻我校培养人才的核心理念,落实“非认知能力”显性化,明确将“情商”、“行商”列入培训目标,全面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协同发展,将学生培养为21世纪有竞争力和核心素养的人才。
智能制造学院于2021年10月14日中午12:20在A207组织开办第三期非认知能力训练营开营仪式。参加本次非认知能力训练营开营仪式的嘉宾有: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三雁教授,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杨波老师、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副主任秦琴副教授、学生科科长王海飞老师、团总支书记简韬老师以及智能制造学院全体辅导员和优秀校友代表王梓学长。
党总支书记、院长李三雁教授致辞
党总支书记、院长李三雁教授致辞,他明确表示非认知能力对个人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当今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大发展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应加强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环境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加强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核心优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新环境下中的挫折与困难,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拥抱未知的变化。
非认知能力活动介绍
由团总支学生副书记罗毅鑫为大家介绍非认知能力活动内容。
一、系主任负责的“项目驱动、科研竞赛、论文引导”板块,将为大家提供大学生学科竞赛讲解、论文写法等培训;
二、辅导员负责的“日常学生深度学习”板块,将为大家带来未来职业规划等教育;
三、校友负责的“非认知能力导读”板块,将为大家提供非认知能力讲解;
四、团总支学生会负责“非认知能力显性化”板块,将为大家带来“制造未来”辩论赛、专业性软件培训会等九项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非认知能力活动。
后面我们将通过晚点名宣讲、智能MFG微信公众账号等多种渠道进行相关活动内容推送,请大家积极参与。
颁发导师聘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副主任秦琴副教授,学生科科长王海飞老师、团总支书记简韬老师以及辅导员王博知老师,曾璐老师,李聪老师,张云蔚老师,廖佳敏老师,胡迪老师和优秀校友代表王梓学长。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副主任
秦琴副教授致辞
秦琴副教授说到非认知能力指的是某个人的性格,对待一些事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做事积极性这几方面,具体包括有是否有好奇心或者是创造性,这个人是否愿意打破常规来思索一些事情。有些人也会表现在是否自信做事情是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或者非常有条理性。非认知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胜任力,是世界各国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上对学生培养的重要课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秀校友代表王梓发言
王梓学长分享了他对非认知能力的理解,他说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用一些这样的语言来来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而非认知能力没有完全的对或者错,全部都是通过一些事情表现出来的个人情况。认知以及非认知能力,能够适当的解释一些人出现收入差异的现象,尤其在一些高层以及高收入人群中表现非常的明显。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非常看重的,性格和非认知能力等非标准化因素评估,对现在和未来都是一种潮流和趋势。
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杨波老师致辞
杨波副书记表示非认知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胜任力,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提升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
大量研究和时间证明,非认知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个人发展、职场竞争都有较大的影响,对个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健康、婚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均有显著影响。
二、抓住非认知能力培育的重点
三、创新非认知能力培育途径
1.开设非认知能力课程,提升学生的非认知能力。
2.广泛开展演讲、辩论、讨论等第四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非认知能力。
3.组织或开展国家、省、市及校级的挑战杯比赛、互联网加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能力大赛等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非认知能力。
导师介绍
一、科研竞赛、论文引导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主任 刘琴琴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副主任 秦琴
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 蒋冬清
机器人工程系副主任 赵汝和
二、日常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科科长 王海飞
辅导员 曾璐
辅导员 李聪
辅导员 张云蔚
辅导员 廖佳敏
辅导员 胡迪
三、非认知能力分享
2012级校友 郭静
2016级校友 王梓
四、非认知能力显性化
团总支书记 简韬
辅导员 王博知
结语
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校团委的指导下,智能制造学院将积极响应邹广严校长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持续开展“非认知能力训练营”,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与飞跃,实现“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协同发展,争做高阶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智能制造学院第三期非认知能力训练营开营仪式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