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你会讲故事吗?
面试中,除了无领导小组面试以外,大部分的结构化、半结构化、结构化小组的面试,都需要做自我介绍,也都要回答面试官的具体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介绍和事实陈述,可能很难引起面试官的兴趣,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因为,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比起事实和道理,人们对故事更感兴趣。能否在面试中讲好故事,可能会影响你的面试结果。
高琳在《故事力》一书中强调:“你简历里关于你的每一段经历都要有一个故事来支撑。你要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讲到面试官一直在追问你‘那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你就成功了!”它能帮你把你的想法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并且让他人埋单。
既然讲故事这么重要,我们在面试中该怎么讲故事呢?
一、好故事的三大标准
清晰:没听懂都是白搭
想要让面试官精准地理解你想讲的观点,你必须把故事讲得很精准,这包括精准的目标(要有一条主线)、精准的逻辑(一个故事只表达一个观点)、精准的表达(不用庞大的数据和精准的专业名称,而是借用修辞手法)。
好奇:让面试官想要知道“后来呢”
人的好奇心来自于认知差距,讲故事时要给面试官造成一种信息差,让他因为不知道你故事后面的情节而好奇。这种好奇除了来自信息差,也需要价值观层面的冲突和挑战,无关紧要的琐事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共鸣:没有共鸣就是“自嗨”
你的故事要让面试官产生共鸣,共鸣可能来自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和共同的价值观。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往往并不是成功的巅峰经历,而是那些令人懊恼的、沮丧的、悲伤的失败经历。
如果你能在价值观层面跟他人产生共鸣,那么就建立了一种更高级的共鸣。提高共鸣需要懂得换位思考,了解面试官关心什么,让你讲的故事能够切中要害,提升故事的影响力。
二、好故事的六大因素——人物,背景,冲突,高潮,对话,结局
1、人物需要有代入感、认同感和辨识度
面试故事中的人物就是你本人,你要让面试官容易把自己代入到你的故事中,认同你的感受,越平凡、越脆弱的角色,就越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在你的故事中,你也需要让自己“活”起来,这样才能在别人脑海中留下印象。
比如你说实习时你老板特别严苛,那你老板长什么样?骂人的时候有多凶?你说客户特别难缠,究竟有多难缠?这些都是增加人物辨识度的描述。这样,你讲完才能让人记得住,想得起。
2、背景要占整个故事多少比例才算正合适
好莱坞剧作家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在总结了上百部好莱坞电影后指出,15%是一个相对不多不少的比例,即电影开始的前15—20分钟通常是用来铺垫背景的。如果你给面试官用2分钟讲一个自己过去的经历,那背景顶多占20秒。需要铺垫的内容包括:第一,时间。第二,地点。第三,人物的关系。第四,与冲突直接相关的信息。
3、冲突的3个层面决定了故事的立意
外部问题:造成阻碍的外因,可能是环境,可能是他人。
内部问题:这个阻碍存在的内因。绝大部分困扰我们的问题,都来自自己和自己的斗争。外部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你如何看待这个存在,其实才是冲突本身。
哲学问题:那个探索自我存在的问题。这个冲突就是动力和价值观层面的冲突。
在一个故事中,这3个层面的冲突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是单独呈现的。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说自己没冲突的人,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刻意去反思。这个反思冲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价值观,让我们看清楚到底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同样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故事,就看他们把“原因”归于什么或是归在谁身上。你可以通过经历的冲突告诉面试官,你从冲突中学到了什么。
4、高潮是彰显自己的最好时机
在一个面试的故事里,高潮就是我当初如何克服困难,解决了工作上一个问题的过程。这也是你彰显自己能力的最好时机。一旦你把故事的高潮讲好了,得到这份工作就有希望了。
5、对话是画龙点睛之笔
对话是高潮的一个部分。不是每个故事都一定要有对话,但对话是一个能把故事讲出彩的神器。你对自己说的话,其实都是画龙点睛之笔。
6、结局让故事升华
故事讲完了,不代表讲故事的你工作就结束了。你需要利用好这最后的机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总结提炼出来,有些情况下还可以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比如刚才说到有共鸣的开头,你可以从“冲突”开始讲,然后再回去补背景。比如:“我记得我去年学业特别不顺利,课题申报失败,国家奖学金也没有评上……”
那什么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开头呢?你也可以把故事的完美结局先抛出来:“你知道吗,一年之内,我的学业排名从倒数第二直接跳到正数第三,你猜发生了什么?”这样可能会吊起面试官的兴趣,希望你赶紧说下文。
你还可以从故事中最强烈的一个情绪开始,比如:“你知道那一刻我的心情吗?老师说如果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可能会失去……”还有一招,是我做演讲的一个绝招,那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第一次……”不管是第一次的什么经历,都会引起对方“八卦”的兴趣。